我为群众办实事 | 南沙医院三支部:不负韶华勇担当,逆风坚守抗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5月底,广州再次吹响抗疫阻击战的号角。南沙医院三支部的四位青年党员为了人民的健康义无反顾,在科室前辈的带领下,走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前线,成为坚定的“逆行者”“守护者”。他们挺身而出、扎实工作、执着坚守,以担当与实干诠释着初心使命,以拼搏与奉献扛起了一面“抗疫先锋”大旗。
主动请缨赴前线,勇做战疫排头兵
来自检验科的朱宏基同志,从在科室自愿报名加入核酸检测预备队开始,就做好了随时外出支援的准备。5月29日傍晚六点他接到了科室征询去支援佛山的电话,马上坚定地回答:“好,没有问题。”他们一行8人迅速打包好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所需要的物资,便乘车赶往佛山市禅城区岭南明珠体育馆。刚开始的困难远超他的想象,方舱实验室的搭建、舱内的水电安装与实验仪器的安装调试等难题接踵而至。还好陈培松老师提前到场,协调各部门与支援队队员精诚协作,方舱于5月30日凌晨三点起正常运行,为第二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做好了准备。
正式开展检测工作后,朱宏基发现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正处于炎热的夏季,加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检测人员每次从方舱出来就像洗了一次澡。当遇到雷雨大风的恶劣天气时,他们不能在舱外提前穿好防护服,只能挤在狭小的方舱里严格按控感要求进行更换。但这些都是值得的,朱宏基同志所在的佛山方舱实验室每日满负荷检测量可以达到3000管,结合目前采取十人混采的检测办法,一天能完成三万人的核酸筛查工作,这有力缓解了当地核酸检测的压力,减少了当地居民的等待时间,给他们带去了取得战“疫”胜利的信心。
通过这次外出支援佛山禅城的核酸检测工作,朱宏基同志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感叹道:“我们支援队8个人,有6个是党员,1个是入党积极分子,真正地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困难党员先上’并不只是一句口号。”

兵贵神速筑防线,助力战疫急行军
5月28日,我院开放周六日核酸采样挂号,同时紧急开展院内职工、住院陪护及患者核酸筛查。检验科紧急召集科室人员集合,并加排核酸检测夜班,为医院筑牢战疫防线。南沙医院三支部陈恒欣同志闻令即动,服从一切安排,快速投入战斗。
5月30日晚,陈恒欣同志第一次值守分子诊断室夜班,到后半夜困意袭来,但她每每想到病人需要核酸检测结果才能离院,自己辛苦一点,病人就可以早点得到检验结果,困意便逐渐消散,继续集中精力投入检测工作。在科室统筹部署下,检测报告时间从四小时压缩到两小时,紧急标本仅需一小时即可出具报告,简单的数字变化背后是检测人员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精神。
陈恒欣同志回忆起与科室同事共同奋战的时光,十分感慨地说:“这段时间以来,每个人都深深感动着我,作为党员,在国家、群众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脚踏实地为群众做实事。这一幕幕在此次抗疫战斗中真实地发生着,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无敌中山医,我们一定赢!”

日夜坚守强保障,甘当战“疫”守护者
作为医学工程部医用耗材科的一员,吕晓慧同志自广州疫情发生后,就一直奋战在防疫物资保障的第一线。5月29日清晨六点二十分,她收到医疗队出发佛山的消息,在10分钟内赶回医院,与科室同事和前来帮忙的志愿者迅速完成物资清点、打包工作。七点就将配置齐全的物资送达五六号楼连廊,保障了医疗队准时、顺利出征。5月28日至今,她不分昼夜、时刻待命,随时响应。虽然物资筹备工作十分繁忙,也常汗湿衣衫,但她义无反顾,“能为前线抗疫战士奉献自己绵薄之力,实乃我辈荣焉。”到目前为止,她与后勤处、医学工程部的战友们已经为1400多人次医疗队员备好防疫物资,为医疗队顺利完成广佛核酸检测支援工作提供了及时且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除了医护人员的防护与检验耗材等物资,急救药品保障也是抗疫战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6月4日上午九点,药学部接到医院通知,为医疗队配备急救药箱,以便在队员或采样现场群众出现紧急情况时立即施救。收到指示后,周慧与同事马上开始紧张但有序的准备工作。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各类型的输液袋等药品种类繁多,他们细心一一分拣、核对。周慧同志忙到中午也顾不上吃饭,心里想的都是一定要在队员出发前配齐药品保障!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虽然朱宏基、陈恒欣、吕晓慧、周慧四位年轻党员加入中山一院这个大家庭只有一两年的时间,但他们都在广州这场战疫考验中,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组织实施之能,坚持岗位即战位,时刻以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真正做到不负韶华,逆风坚守。
(南沙医院三支部)